2018年9月7日星期五

《南洋大学创校史》第卅章

《南洋大学创校史》第卅章

三十 董教学同把南大办得有声色
 
师生首次大联欢
 
南洋大学寄宿生临时自治会,于五六年四月十四晚七时半在该校餐厅举行首次联欢晚会,参加者有院长,教授,讲师及职员暨寄宿生通学生数百人,济济一堂,情况至为热烈。
  该晚会于餐厅明亮灯光照耀下举行,师生共乐,喜气洋溢,首由主持人潘明智致词,继起演说者有张天泽,陈宗南二院长,行政会秘书潘国渠,行政秘书叶可仁及教授多人。张院长以努力研究,锻炼体魄,培养德行三点勉励同学,潘秘书则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勉同学追求崇高之德行与深奥之智识,晚会最后并有常识测验,合唱,集体舞蹈等节目,师生皆告尽欢而散。
  张天泽氏于晚会上致词称:自治会主持此联欢会,乃一件值得庆贺之事,同学间应常常彼此联络,互相砥砺,发生友谊,在此时同学尚未明了在学校建立之友谊可贵,而至离校后方知在校同学,彼此感情,为人,学问均能有深刻之认识,此种友谊至堪宝贵,在校外亦因此在事业上能共同合作。希同学利用此机会多多来往,友谊与时间有关,二年与四年之朋友不同,而廿年卅年之朋友,更是非常宝贵者。
  今晚乃首次联欢,希望今后大家更能多多接触,此外,更要好好研究学问,如将来入了社会,则将甚少时间可供你们研究了,四年虽长,但将来回顾时乃不过一短促之时光,希望大家好好运用。
  本大学在草创初期,一切运动设备尚未齐备,惟诸位须明白健康之精神,乃寓于健康之体魄,诸位固然要努力读书,但一方面也要注意体格,而且,更要培养良好的德行,诸如热情,自信,谦虚等,此乃处世成功之武器,最后,我要以下列三点与诸位共勉:一,努力研究。二,锻炼体格。三,培养德行。
  继起致词者乃陈宗南院长,学生均报之以热烈之掌声,渠词中诙谐百出,最后指出联欢晚会可联络师生感情,渠虽长途跋涉前来参加,但面对同学热闹情况非常高兴。
  潘秘书于会上致词称:诸位乃南大之根基,有如一块一块砖头,希大家众志成城,共建南大之城,大家应运用手脑,创造我们的学术,建造我们的南大,南大创校元勋,留给大家,以及一切关心南大之社会人士担任,凡能分南大之忧,克服南大困难者,他即为创造南大之功臣,我人要向他学习。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大家要养成崇高之德行,深奥之学识,图书馆之门为诸君敞开,教授的脑子,也摆在诸位面前。
  晚会主持人潘明智于开始时演讲称:
  联欢会的目的,就是沟通彼此间的认识与了解,我们将近五百位的寄居同学,都是来自各地,各校者,虽然其中有些是见过面或是知交,但绝大多数中彼此都是不相识的,虽说我们都同在南大求深造,可是由于选读院系的不同,居住的宿舍各有距离,所以一时无法建立起友谊来,今晚,我们欢聚在一起,有交谈,有欢笑,我们的友情的基础,相信可以从而打定下来。
  趁着这机会,我想提出两个问题谈谈,发扬互助友爱精神。这是华校学生的优良传统,南大为宣扬中华文化而建,为拥护华文教育而办,她更负有培育本邦人材之重任即获得各族人士的支持,因此南大学生的责任是繁重的。然而,读大学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在我们的同学中,有些是贫苦子弟,有些上午读了书,放学后还须赶到外面工作(或是教书),此次,我们不能忽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不管是精神上,物质上,不管是在生活上或是学习上,我们要互相帮忙,互相关怀。同时我们不但是在同学们之间建立友谊,我们还要伸出友谊之手,向各民族学生招呼,与各民族学生建立友爱关系。
  提高读书风气,南大的开办,是华族人士的第一件光荣大事,我们都是光荣的南大学生,我们就得在学术上,研究上有所成就表现,为了不辜负社会人士对我们的寄托,为了不致使我们的长辈们失望,为了答谢师长们的苦心教导,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回报:搅好功课,多读书,多研究,提高读书风气,但不要误会,我们并不是要死抱书本不放,而是要活用书本的知识,以便将来服务社会。另一方面,我们也须多多注意和我们有关切身问题。如果大家都能朝向这目标,南大的校风,必然是优良的,可取的。
  除此,我们也应该加强各民族学生的联系与团结,为马来亚学生的利益而努力。
  过去大学乃富有者培养子弟造成统治阶级之所,科目多为抽象化者,惟今日大学应平民化,造成服务社会之人才,社会需要科目,学校应教授之,而各工业团体应设立奖学金,使有用人才入校攻读。
  大学乃独立民主之机构,除当地法令外,任何人均不可干涉学校内政,学校亦应设民主机构,成立学生自治会,反映学生意志,与教授行委会执行委员会接触。
  黄奕欢继起致词,指出一个人为自身前途计,应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进入南大乃系欲体验此点,大家应有苦心,毅力,为社会,家长及马来亚新国家之殷望而努力创造南大,于离校后进入社会,负起复兴社会重责。
  南洋大学董教学三方,五六年四月十六日上午十时半在文学院讲堂大集会,参加者数近六百人,会上情形至为热烈,南大执委会主席陈六使氏于会上强调南大如董教学三方密切合作,前途将光芒万丈,并对学生郑重宣布,南大前途好歹,在你们第一届毕业生肩上,勉学生刻苦向学,恪守校规,最后渠再度解释南大师生不作政治活动之真义,诫师生在校内研究政治则可,若不幸卷入党争,则将贻南大以大不幸,语重心长全场为之动容,掌声久久不辍,最后全体学生并起立向陈氏致敬,梹城南大委员会副主席刘玉水亦于会上大受欢迎,渠以「力不如胆,胆不如智,智不如学」勉学生,继起演说者有连瀛洲,庄竹林,黄奕欢等人,语多勉励,至十二时方告散会,学生即行照常上课。
  会后陈六使,刘玉水,杨缵文,黄奕欢,庄竹林等氏由南大二院长陪同巡视学生上课情形,并莅理学院,观实验室,各人对于南大上课情形,均甚表满意。
  是日上午十时许,南大执委会主席陈六使氏联同梹委会副主席刘玉水及当地委员高德根,杨缵文,黄奕欢,陈锡九,黄桂楠,林庆年,林国仁,林拱河,庄竹林,陈文确,郑古悦等多人莅南大巡视,南大文学院长张天泽氏为此特在文学院召集全体学生举行集会欢迎,南大全体教职员包括理学院长陈宗南,秘书长潘国渠以及教授讲师多人均参加盛会,情况之热烈可谓为南大开学后之第一回。
  该盛会首由张天泽致开会词称:我人集合于此乃欢迎陈主席及各委员于百忙中抽空莅南大观察,凡一切南大事业或理想,均仗一个人或几个人之先知先觉而开始,南大系一项伟大之事业,造就专门人才,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乃孕育中华文化之基地。
  南大至今已上课多日,此乃一伟大计划之开端,而系仗先知先觉之华族领袖领导,全体侨胞之热烈支持而成,现在请陈主席致词。
  陈六使起立致词称:南大开学至今已逾一月,本人今日目的乃系亲身莅校看看,对于南大种种应说之话过去本人均在报上发表,大家谅均已明白,据院长报告,南大水电有不妥之处,惟当初我人创建南大,一切均有相当计划,此地距市区较远,我人乃为南大将来发展计,当地华人大学欲多开一间是无可能者,南大将来学生数将以万计,此点可以香港为例,香港外人只能办学院,过去美国欲在该地办一中国式大学亦不果,后乃在台湾办东海大学,本地能办起南大,乃系万幸之事,南大水供因离市区远,水管细小,惟对此我人当尽力设法加以克服,所望者大家能抱刻苦精神应付。
  南大乃研究学术机关,学科当然涉及研究历史政治,惟余欲再三申诫者,乃教师学生,不可作政治活动,今世界有东西集团之分,不可为某一集团而开会演讲,对于当地任何政党,诸如自由社会党,劳工党,人民行动党等亦然。
  南大即华人创办之大学,非可与马大相比,不论师生均不可作政治活动,而致发生学潮,大家应勿忘当地中学过去之遭遇,不可使有过去政府之对付中学之事故发生。
  南大开学,学子即近六百名,由此可见星马华侨对创办大学之热情,余深望董教学三方面能密切合作,董事尽量出钱,教授好好教导学生,学生能苦读并恪守校规,三方面密切合作,南大前途光明万丈,在此余欲对你们第一届南大毕业生郑重寄望,将来你们到社会执政或任事,必须有好成绩表现,南大好不好,乃在你们之肯不肯学,责任在你们肩上。
  梹城南大分会副主席刘玉水,于热烈之掌声中起立致词称:星马华人由过去之私塾而创小学,中学,而在梹城时余知陈六使氏倡办南大,即起而响应而全马隆怡各地亦纷纷支持此巨举,其原因即我人皆由小学而中学,进而办大学乃系迫切需要者。
  南大创办后,余每次来星必到此巡视,果在全马同侨拥护下,一切慢慢实现。
  余在此有一句话勉大家,即力不如胆,胆不如智,智不如学,南大前途正在你们之肩上。
  连瀛洲对于会上致词,述渠当初视察校址时,估计建校工程最少需五年方能完成,但结果不过三年南大即告开学,余希望在座学生,多多鼓励你们之家长戚友,热烈支持南大。
  庄竹林于会上致词:指出大学之目的有二:一为保藏学问,南大今后将致力保藏南洋文化,并望师生努力增加其份量。二,传播智识,使文化由一代传至下一代。
  渠继称:今日大学与过去略有不同,一为多与社会接触,诸如马大即设有成教班,进行各种社会调查,与当地社会多作联系,南大今后亦应负起此种责任,在华人社会负起其应有之作用。
  南大之创立,乃华人之光荣,系中华文化之堡垒,长城与发动机,南大师生应以能进南大而感光荣,负起责任,努力使南大能获致更大之光荣。
  陈宗南氏至此向学生宣布大家回到各课室上课,并全体起立向陈六使致敬,该欢迎会乃于热烈之掌声中宣告结束。

出席亚非学生会议 筹组学生会
 
南洋大学各院系班级代表卅余名,于五六年四月廿日下午一时在图书馆举行联席会议,主要为商讨是否必要派代表出席亚非学生会议问题。
  关于该问题,经出席代表热烈讨论后,最后一致举手通过接受亚非学生会议之邀请,派出代表参加亚非学生会议,并即席成立一七人小组会,负责与泛马学联接触,协商推派代表之办法,并向泛马学联召开之全马性学生团体代表提出二项建议:(一)星马学生仅能派出五名代表参加,为数太少,可否向亚非学生会议召集人要求扩充名额。(二)如南大仅摊派代表一名,可否以观察团名义,组团前往参加,会议最后通过,为使全南大学生均能明了会议经过,除由各班代表负责将开会结果分别向各班级报告外,并由七人小组负责将会议经过印发公报,分发全校同学。
  该七人小组会之人选为:潘明智,孙罗文,林焕文,陈蒙志,卢绍昌,胡水,梁关飞。
  是日之会议,由潘明智主持,议程计有三项:(一)讨论南大是否必要派代表出席亚非学生会议,(二)如何筹备出席亚非学生会议事宜,(三)选派代表原则与方法。
  对于首项议案,众人认为运用表决方法前,应加以广泛之研讨,最后方加以决定,另一同学提出讨论应循下述三原则:(甲)亚非学生会议对于星马大学生与学生界及当地之关系。(乙)派代表参加对于南大学生,当地学运,文化交流有何意义。(丙)参加该会议对于当地民族教育有何意义。
  继起发言者多人,综合各人意见有如下述:
  亚非学生会议议程,原则上,首为讨论各国共同之问题与利益,以促进在文艺,运动,学术研究,学生福利各方面之相互合作,次为促进各国学生彼此间之了解与友谊,三为讨论学生对于促进和平与松弛紧张局势所能提供之贡献。此三原则对于星马学生殊为重要,鉴于去年四月亚非会议之成就,亚非学生会议之召开,乃当前局势所迫切需要者。
  南大乃星马华文教育最高机构,而现今时代与前不同,我人如仍埋头图书馆发掘智识,其中大部份均已为各先进国家所先有,文化学术重在交流,我人应参加该会议,藉之向先进国家取得丰富之养料。
  亚非学生会议必将根据联合国宪章,支持各地民族教育之发展,在当地华文教育与各民族教育备受歧视之时,此种支持至属必要,换言之,参加该会议对于当地各民族教育乃系有利之事。
  参加该会议能提高学生之威望,星马一切学生活动未能顺利展开,可藉该会议加以商讨,并学习他国之经验,对今后星马学运大有裨益。而上次世青大会在当地举行,一些本地学生代表不知如何产生,发表一些不是我人之言论,因此,这次亚非学生会议,不应失去参加的机会。
  马来亚经定日期步向自治独立,参加该会议可明了各国对于推进教育文化发展之办法,此点乃当地步向独立时所必需者,因此我人必需接受邀请参加亚非学生会议。
  马来亚出席万隆亚非学生会议全国代表团,联同各学生团体派出之观察团一行卅余人,经于五月廿二晚由红灯码头登荷轮地依利尼号启程前往椰加达,再转赴万隆参加亚非学生会议。
  该代表团共八名,正团长为马穆,马里干,副团长林焕文(南大),秘书依萨,财政奈鲁,交际孙罗文,团员吴诸庆,傅树介,是晚有七名动程,另一团员亚齐兹将由联邦动程赴印尼。
  南大观察团计有八名:为潘明智(团长),冯溢华(副团长),王如明(秘书主任),陈民光(秘书),杨爱芸,梁关飞,吴诸庆(联络),陈蒙志,杨贵谊(事务)。
  代表团临别声明:
  据马来亚出席亚非学生会议代表团发表之临别声明称,亚非两洲,西方由阿尔几里亚起至东方之日本止共四十三国学生,此次料将参加亚非学生会议。
  本会议乃由缅甸,中国,印度,印尼,日本及菲律宾等国学生代表筹备者,大会之主要目的如下:
  (一)讨论共同问题及兴趣以促进文化,运动,研究及学生福利之合作。
  (二)促进相互了解及智识与巩固学生间之友谊关系。
  (三)讨论学生对于促进和平缓和紧张情势之贡献。
  由于参加此亚非学生会议之代表广泛,本代表团或将有学生存有各种政治观点及理想,本代表团坚决相信学生界现所存着之紧张情势乃因过于强调学生事务之歧见,事实上,此乃跟一切共同者,在此共同理由下,实现国际学生界之合作机构方能建立。
  偶然或会讨论有关于学生事宜之政治问题,本代表团将坚持此类讨论及其议案应脱离党派之考虑,苟该会议成为任何理想宣传讲坛,马来亚代表团将停止参加此项讨论。
  本代表团充份承认殖民地区之学生应关注彼等之国家争取独立,相信民族独立乃实现完全教育机会及使该区域充份发展及推进不可缺少者。
  亚非学生会已促进马来亚学生统一,并将促进亚非学生统一。
  南洋大学出席亚非学生会议观察团,发表书面谈话,阐明此行之目标与任务称:
  亚非学生会议将自五月廿六日起至卅一日止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她象征了亚非二洲学生的空前大团结,也是有史以来亚非两洲学生的第一次盛会,首次的接触,同时,基于会议的三大原则:(A)讨论共同之问题及利益以促进在文化,运动,学术及学生福利各方面合作,(B)促进学生界之互相了解及加强友谊联系,(C)讨论学生如何协助促进和平与松弛紧张,更显得出这次会议就是「万隆会议」精神的承继,而且更需予发扬而光大之。
  我们——南洋大学的学生是马来亚学生界的一份子,是其他民族学生的伙伴,此次也被邀请参加,不仅是证明南大的获得重视,而且是南大学生的光荣,热爱南大维护民族教育的各阶层人士的光荣。
  为了尽一份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为了服膺亚非学生会议的三大原则,南大学生不只是关怀及热烈支持这会议的召开,同时除了派一代表参加马来亚出席亚非学生会议代表团外,还组成了一个九人观察团。而在本校全体同学的提出意见,对本校代表团与观察团的寄予重大的期望下,我们此行的任务显得加重了许多。
  综合和根据了本校同学的宝贵意见,我们厘订了这次出席亚非学生会议的任务与目标,我们将依据它完成使命。
  (一)实现亚非学生会议的三大原则:毫无疑问的,会议的三大原则,充分的表现出了会议的意义。马来亚学生和其他亚非学生有着共同的问题,也有着共同的利益。这一次的会面与接触,大家可以在文化上,运动上,学术上及福利上共同商讨,交换经验,提供意见,促进交流,从而达到相互的了解,并建立起友谊,另一方面也不可忽略学生方面对世界和平尽其应尽的责任。
  我们将趁这机会与他国学生多多接触,学学他们的优点,提高本身的知识和学术水平,以便将来为星马学生界服务,为各族同胞效劳。
  会议的三大原则既被接受,而又得到亚非各国学生的拥戴,努力实现它,应该是各国学生所义不容辞的。从此马来亚学生不再孤立,亚非各国学生团结得像一个巨人。
  (二)以南大的建校受阻为例,说明民族教育的被歧视:谁也否认不了马来亚的民族教育,在殖民地势力下受到了种种人为的不合理的待遇。一连串的教育法令教育政策白皮书的宣布,华文教育被欺压得喘不过气,巫文教育的发展还有一段长距离,印文教育正处于自生自灭的情况下,独有英文教育被鼓励,受扶植。就南大的建校来说,虽则他是星马华族各阶层人士的支持,也获得他族人士的支持,可是她的遭遇——从注册到开办,以至将来的发展,都在说明了许多的阻力横摆在前头,为什么一间堂堂的大学却要被迫注册为「有限公司」,为什么还有人认为南大无须开办,又为什么竟有人敢说南大无权力颁发学位。这些都是民族教育的遭殃的千百个例子中的一个二个,倘若要追溯华文教育的厄运实例那真是罄竹难书。所以我们既重视民族教育的自由发展,教我们怎能对殖民地主义遗留下来而又可能延续的不合理的教育政策保持缄默,我们要告诉亚非国家马来亚民族教育的困境,争取他们同情在殖民地势力支配下的马来亚民族教育的遭遇。
  (三)介绍南大建校的意义:南大的建立,是在民族教育被压迫底下提出来的。她是经过了星马人民的全力支持而以崭新的姿态出现的,负有造就马来亚人才,培养师资的重任,今天一旦出现在新加坡裕廊律云南园山岗,她的赫赫声誉便将传遍至各角落。去年以前马来亚区域以外的国家只懂得本邦有间马来亚大学,可是现在我们要使他们知道还有一间大学——南洋大学,我们要给他们介绍南大的创校经过,南大的建校至大意义就是广收各民族学生就读,培育本邦人材,同时,还要使他们知道,南大是大家的,获得全马人士的支持,与马大共为星马社会服务。
  藉这个机会使亚非国家学生对南大的认识外还要取争他们以实际行动对南大的支持与鼓励,不管是在文化交流上,学术研究上,或在其他方面。
  我们已准备好一套南大的校舍照片,学生生活照片,以便赠送给参加这次会议来自四十五国的代表,算是我们的珍贵礼物。
  我们将依据同学们的意见和赋予的任务逐一完成,并愿与亚非国家共同努力,促使会议获得重大成就。
  南大代表及观察团员,于五月廿二日向南大当局辞行,张天泽,陈宗南院长及潘秘书长国渠,均予以极大之鼓励,张院长指出亚非学生会议与会者均来自不同之国家,各有其所长,多接触乃有其好处,潘国渠氏则勉学生此去态度应虚心和霭。
×     ×     ×
南洋大学学生,五六年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假理学院召开全校各班级代表联席会议,进行筹组南大学生会,惟有部份代表未能出席,乃改为座谈会,会上讨论成立学生会是否有意义与及是否需要成立学生会等问题,结果认为学生会之组织对于同学之学业及其他均有帮助,因此组织学生会乃属必要者,至于组织之形式与方法,决展期召开级联会加以商讨。
  南洋大学开学后,经历二月余,该校同学一致以为有组织学生会以领导同学之活动及处理同学之共同福利问题之必要,故该校各院系十六班代表四十八人于五月卅日下午一时半假该校图书馆第五教室举行联席会议,商讨组织学生一切事宜,席间各代表一致同意组织一筹备委员会,负责厘订章程及进行注册等事宜,该筹委会并于六月一日晚七时假同地点召开第一次会议,兹将该二次会议综合报导如下:
  首先各代表会议中,一致肯定组织南大学生会之意议:
  (一)本校学生应有最高之统一机构(即学生会)来处理同学之学术研究与共同切身福利问题,并促进同学间的友谊与合作。
  (二)与校方取得密切的联系,并加强协助本校之发展。
  (三)与他国及本国学生团体取得更密切的联系,以便交换有关学术上之问题,促进本国与他国文化之交流,从而辅助发展马来亚之文化。
  后各代表并报告各班同学之意见,一致赞同组织学生会,代表会议遂一致通过组织学生会。
  该筹委会定名为:「新加坡南洋大学学生会筹备委员会」简称为:「南大学生会筹委会」。
   该筹委会之职权为:「本筹委会在学生会未正式成立之前,为本校同学之最高领导机构,对内全权处理本校同学之一切问题,对外代表本校全体同学处理一切事宜。」
  会议并决定各班三位代表为该筹委会之当然委员,并选出各股职员如下:(一)主席团五人(文理学院各二人,商学院一人)。(二)秘书团七人。(三)宣传股十七人(每班一人另由大会选出一人)。(四)财政股二人。(五)事务股五人。
  该筹委会之工作方针及原则,在第一次筹委会上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做如下之决定:
  工作方针:「加强连系,早日实现本校学生会之成立」,工作原则主要乃为实现工作方针之原则(A)加强同学团结,(B)加紧与校方及各方面之连系。(C)协助推动仝学各方面之工作与活动。(D)促使仝学及各方面关心与协助本会之筹备工作。
  会议并决定接受三教育团体之邀请,派代表二位出席由彼等所召开之会议,讨论八位教师被撤消注册事。该筹委会鉴于该校之创立,乃为保卫民族教育与文化,此次八位教师被撤消注册事,实与教师人权和该校同学将来在教育界服务之保障有着密切之关系,故以为无论站在维护民族教育抑道义立场上,均须给予全力之支持,并要求政府公开提出证据,否则应收回成命。
  最后该委会通过日内发表告社会人士书,表明该会之目的,并望社会人士予以关心与协助。
  筹委会负责人名单如下:
  主席团:黄祥勇(正,理),卢绍昌(文,理),陈泰山(商),梁国新(理),郑识中(文)。
  秘书团:胡铁鹏(正,文),刘燕南(副,文),颜民权(文),黄清丽(商),洪德和(理),吴志明(物理乙),吴志明(物理丙)。
  宣传股:(每班一人,大会选出一人);叶迎章(正,文),郭颜开(副,文),杨贵谊(文),李淑慧(文),黄应良(文),邢诒理(文),李清江(文),洪金水(商),何文生(商),周金麟(理),陈思平(理),侯格致(理),孙瑞发(理),陈煜乐(理),谢森阳(理),林隆昇(理),蔡光柏(理)。
  财政股:余秀斌(文),锺兰钰(理)。
  事务股:陈乃六(正,理),方德华(副,文),林麟(文),黄如月(文),余玉堂(理)。
  筹备委员:郭文堂(理),关丽贞(理),胡水(理),梁国础(理),刘炳麟(理),谢荣明(理),张载德(理),林健生(理),张庆禄(文),郭亚践(文),蔡崇语(商甲),许少辉(商乙)。

产生马来亚文化的摇篮
 
巫华文化协会筹委会主席马杰于五六年五月廿五日向记者发表谈话,建议南洋大学执委会当局应考虑设立奖学金,资助有要求深造之巫籍学生入南大攻读,俾培养出一批熟谙中文的马来青年,以肩负促进华巫文化交流,及加强华巫二民族联系的重要任务。
  马杰君指出,华族文化,是组成马来亚文化的主流之一,在马来亚迅速走向独立的情势下,南大不但可成为维护发扬华族文化的最高司令塔,也可成为协助产生马来亚文化的摇篮,为达成后一种目的起见,南大当局应鼓励及援助非华籍学生——尤其是马来学生有入南大求深造之机会,基于此,希望南大当局能考虑此意义重大的建议。
  新山文化界数名有识之巫籍人士,对马杰氏之谈话,皆表示支持,并指出华族文化乃组成马来亚文化的主流之一,在马来亚迅速走上独立建国之际,中巫印三大民族之文化更须密切交流,以达成此种目的起见,南大当局不但应鼓励及援助马来学生入南大求深造,同时亦应该设法援助及收容有意入南大之印籍青年。
  一巫籍教师更盼望华人青年学生能多多学习巫文及印文,不久马来亚独立建国,华族青年方能更进一步与巫籍人士,密切合作,共同为建设新生之马来亚国而努力。
  马来亚科学协会,于五月十日下午五时半,假座马大化学系讲堂举行学术演讲会,该日乃为十九世纪大化学家柏尔坚爵士发现煤素染料之百周年纪念,该会属下化学组主席梁博士主讲「柏尔坚爵士之生平及其学术上之成就」,同时并将放映科学短片「亚尔发,贝特,甘马放射性同素体之处理」,「光谱」,「超声速」等,参加该学术演讲会者,将有南洋大学,马来亚大学之教授学生与当地科学界人士。
  查马来亚科学协会经于最近推选南洋大学理学院院长陈宗南氏担任该会副会长,南大理学院之教授讲师,于该会邀请下,亦几已全部加入为会员,南大理学院学生申请加入为该会初级会员者,亦极踊跃。
  南大图书馆为表扬中国佛教文化起见,特将馆中所藏之有关图书,举行展览,并藉以纪念佛陀卫塞二千五百周年。此次展览内容,计:(一)关于图片方面:有中国佛教史迹图六百余幅,包括中国各省之名寺名碑。如河南之白马寺,龙门,石窟寺,嵩山及宝山等;陕西之慈恩寺,玄奘三藏墓塔及卧龙寺等;山东之神通寺,灵岩寺,大佛寺,千佛山及云门山等;江西之东林寺,西林寺及能仁寺等;江苏之云岩寺,北寺,栖霞寺,天宁寺,金山寺及甘露寺等;山西之石佛寺,雁门,天龙山,龙山及五台山等;河北之响堂山,房山,开元寺及居庸关等;湖南之祝圣寺及密印寺等;湖北之承天寺,玉泉寺,四祖山及五祖山等,浙江之五台山,普陀山,灵隐寺及净慈寺等。另有观音及十八罗汉画像十幅。(二)关于文字方面;有频伽精舍据日本弘教书院本,益以龙藏续藏所校刊之「大藏经」,凡八千四百十六卷,并有不易得之燕京哈佛社所刊之佛藏子目引得三巨册。另有了福保之佛学大辞典,古农佛学答问及中国佛教史佛家哲学通论等书。展览地点,系在该馆之普通阅览室。日期自五月二十四日起至二十七日止。除该校教师学生参观外,并欢迎外界人士。
  南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之「中国文学研究会」,于六月七日下午四时,假文学院礼堂举行成立大会,出席者除本系同学,计有各班代表,及文学院长张天泽,理学院长陈宗南,秘书长潘国渠,该系主任佘雪曼教授,及余协中,凌叔华,谢哲声,罗慕华,曾纪桐等教授。
  首由该会会长佘雪曼教授致词,略谓「中国文学研究会」以发扬中华优良文化为宗旨,并促进文化交流。该会计划在短时间内,出版季刊及年刊,鼓励同学对中国古典文学作整理工作,并希望同学努力创造新文学,学习翻译。要完成这项任务,有赖于师生共同合作。
  接着由张院长演说:中国文学研究会为南洋大学创校以来第一个学术会,因此,它是负有很重的责任。一个学术研究会,正如图书馆一样,分有各种学术部门。同学们除了广泛研究外,应渐渐作专题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建立新的见解,贡献予社会。
  陈院长说:「本身对文学是门外汉,希望同学能够集中精神研究文学,并祝各位成功。」
  秘书长潘国渠谓:每间大学,都有她特殊环境与地位,南大是海外第一间华文大学,星马以及东南亚各地,多是华人居住,发展中华文化不仅是语言一种,而是广大地用文字表现中国固有优秀文化传统。并云愿作「中国文学研究会」看守人,对爱护中华文化的人,愿作恭拱揖欢迎他们进「中研会」,对那些危害中华文化份子,表示愤慨的拒绝。
  谢哲声教授:中国文学是世界上最丰富最美满的,研究和发扬中国这些多彩而又最丰富最美满的文学,就是南大的使命。并谓文学是富有生命的学术,俄国的托尔斯泰,意大利诗人但丁,还有荷马,廸根斯,屈原,陶渊明,不管他们民族不同,但作品却有共同情感,有群众的思想在里面。因此,将中国美丽的文学翻译成英文,介绍到西方去,是发扬中华文化的第一任务。其次,艺术色彩,是要富有丰富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有赖文学表现出来,所以,研究中国文学,表现中国文学的丰富想象力,也是项学术研究,希望同学能把握住上面两点。
  此外,计有余协中,凌叔华,曾纪桐等教授演说,词多勉励。后有该会主席卢绍昌致谢词,略谓:发扬中华文化,非单由同学几个人来做,而是希望老师从旁指导,共同合力。
  最后有数位同学古琴演奏,歌唱助兴。
  又于南大文学院长张天泽氏同意下,南大学生特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法国语文,该法文研究班之学习时间为每星期一,星期三下午七时开始,地点在图书馆第三课窒,由讲师阿蒙博士担任讲授。

打好入学基础续办先修班
 
南洋大学行政委员会,五六年四月十九日公布先修班章程全文,凡拟攻读该等班级者可于即日起开始向南大报名申请之,该班定于本年五月十五日开始上课,至十二月十五日结束,计期七阅月,全期学费一百零五元。南洋大学先修班招生章程(一九五六年度)如下:
  第一条:本大学为便利华校高中毕业生,及英校九号位考试及格学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补习其基本学科智识,并提高其程度,俾得于结业后升入本大学各学院一年级肄业起见,特设置先修班。
  第二条:本先修班分为文理两科,文科设在本坡中正中学,理科设在本坡华侨中学。
  第三条:入学资格,凡具有下列资格之一者,得用书面向本大学报名申请,经入学资格审查委员会甄审认为合格后,分别通知编入本先修班肄业:
  (甲)凡曾经报名并参加本年度本大学新生入学考试而未获录取者。
  (乙)凡华校高中毕业,或英校九号位考试及格而中文程度具有相当写读能力者。
  (丙)凡高师三年制学业者,或二年制毕业而曾任教员二年以上者。
  (丁)凡华校高中二年级以上修业期满,成绩优良,而离校三年以上者。——以本项同等学力资格报名申请者,仍须参加甄别试后,再按其成绩,配予取录其学额并不得超过本先修班学生总数百分之五。
  第四条:申请手续:(一)呈缴申请书:内容详叙姓名,年龄,籍贯,性别,何时在何校毕业或肄业,及拟进本先修班文科或理科等项。
  (二)缴验毕业证明书——高师二年制毕业者加缴任教二年以上证明书。
  (三)缴验高中或高师全期各学年成绩单或英校九号位考试及格成绩单。
  (四)缴纳报名申请费五元(取录与否,概不发还)。
  (五)缴交最近二寸半身照片四张。
  前条(第三条)(甲)项学生除须呈缴申请书外,其余一概免缴。
  第五条:申请报名日期:即日起至五月五日止。
  第六条:修业期限:本先修班修业期限规定由本年五月十五日起至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止,计共七个月。
  第七条:上课时间:本先修班上课时间文科为每周廿二小时,理科为每周廿四小时,均从下午二时起上课。
  第八条:修习课程:本先修班修习课程及每周上课时间分配如下:
  (甲)文科:国文——六小时,英文——五小时,历史——三小时,地理——二小时,数学——六小时。
  (乙)理科:国文——五小时,英文——五小时,数学——六小时。
  自然科学——八小时(自然科学中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任选两门,每门讲授两小时实验两小时)。
  第九条:缴费:本先修班学费于入学时及期中考试前一星期分两次缴纳,至实验费则于入学时缴清,其数额如下:
  (甲)学费:每月十五元,全期一百零五元。
  (乙)实验费:理科实验费全期十元另仪器保证金十元(如无损坏物品结业后发还)。
  第十条:结业:凡在先修班修业期满.经考试委员会考核其成绩及格者,一律均得于下年度升入本大学一年级肄业,文科结业学生得志愿选人文学院或商学院,理科结业学生则编入理学院。
  附注:(一)凡依本章程第三条(丁)项同等学力资格申请报名者,须于五月八日(星期二)上午八时前来本大学参加甄别考试,其考试科目为国文,英文,数学,史地(文科)或理化(理科)。(二)本先修班学生在学期间一切膳宿交通等事项均须自理,本大学不能负责供应。
  南洋大学行政委员会五六年四月卅日正式公布先修班学生入学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名单,凡报名申请攻读先修班之学生,经该委员会审查该后认为合格或经甄别考试及格者,其名单于五月十日在各报发表,甄别考试订期五月八日在星梹二地同时举行。
  同时公布有关先修班之事项,尚有下列六点:(一)南大先修班报名申请日期,至五月五日截止,不再展期,外埠通讯报名者,以邮戳为凭,过期概不受理。(二)凡报名申请书上未明白注明选读文科或理科者,将由资格审查委员会按其过去成绩指定之,而志愿编入梹区先修班者,亦须书面注明,否则一律编入星洲区肄业。(三)以同等学力资格报名申请者,须参加甄别考试,并定于五月五日上午八时起在星洲裕廊本大学举行,其考试时间表为:上午八时至十时国文,十时半至十二时半英文,下午二时至四时数学,四时半至六时半史地(文科)理化(理科)。梹城区考试则于同日同时在梹华女子中学内举行,(四)报名申请学生,经审查合格或经甄别考试及格者于五月五日在本埠各报发表,并于五月五日分别在星洲中正中学(文科)及华侨中学(理科)报到注册入学,梹区学生文理两科则均在梹城梹华女中报到,(五)报名申请者如手续欠缺或证件不齐者,希早日照补齐全,否则将不予审查。如仍有不明手续者,希查阅四月廿日出版之星洲各华文报章便详。(六)凡未被录取各生,其缴来证件,一律于短期内挂号退还,并不再另发通知。
  南洋大学先修班学生入学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名单为:陈兼教务长宗南兼主席,张院长天泽,中正中学校长兼先修班文科主任庄竹林,华侨中学校长兼先修班理科主任郑安仑,中文系主任佘雪曼,史地系主任余协中,现代语言系主任曾纪桐,数学系主任靳宗岳,生物学系主任黎国昌,秘书李国良兼。
  南洋大学第二期先修班,星梹二地录取新生名单五月九日公布,(以报名先后为序)如次:
  理科录取生:许志成(男),林韵兰(女),朱耀华(女),黄石明(男),廖光华(男),刘宝梧(男),高成美(男),赖学云(男),徐耀邦(男),陈树铭(男),锺铁民(男),黄平心(男),黄永发(男),蔡志雍(男),徐维忠(男),叶约文(男),李启仁(男),詹琼温(女),蔡景昌(男),廖世民(男),梁庆纶(男),林翠锦(女),黄开香(男),连锡麟(男),刘佳境(男),刘生才(男),李家煊(男),李添洲(男),曾宪平(男),黄石信(男),蔡国发(男),罗锦洲(男),李其霜(男),潘焕南(男),佘聿明(男),郭华英(女),郑隆仪(男),郭权威(男),温百基(男),高汉清(男),胡位昇(男),叶保生(男),刘善庆(男),陈明德(男),张世豪(男),陈地(男),温养金(男),苏伟哲(男),院廸文(男),邓久贵(男),章士发(男),涂明灯(男),周庆成(男),洪明修(男),张则坤(男),徐洪清(男),黄文彪(男),张瑞棱(男),李思敏(男),郑朝英(男),郑九如(男),黄禹联(男),崔惠仪(女),李瑞韵(女),蔡长花(女),阮存惠(男),黄来成(男),苏玉麟(男),柯荣业(男),辜玉石(男),吴荣胜(男),凌绪和(男),王大华(男),陈珍涛(女),陈新协(男),黄顺长(男),王启钦(男),刘爱华(女),刘贤泰(男),刘贤赐(男),邱国丽(女),卓开伟(男),卓开礼(男),林佩云(女),黄顺百(男),杨福才(男),曾俊鸾(女),陈汉源(男),陈宝荣(男),陈俊生(男),陈棣清(男),刘丽惠(女),曹文山(男),周朝芳(男),孙慧君(女),翁炎雅(男),梁德生(男),蔡开家(男),袁隆盛(男),李善愿(男),李秋玉(女),吴赐福(男)。
  文科录取生:梁材(男),何日华(男),陈丽仙(女),刘王屏(女),苏定虎(男),黄友吉(男),陈赐全(男),洪国辉(男),胡素珍(女),郑朝铅(女),林三藩(男),黄永岑(男),刘贤基(男),符龙(男),吴葆喜(男),叶步西(男),黄邦交(男),张瑞春(女),陈荣恩(男),林亚四(男),张雪芹(女),黄国泉(男),蒋民德(男),王茀熊(男),陈永兴(男),黄应伦(男),林洋钰(男),黄辉华(男),戴玉球(男),陈利章(男),郭义美(女),谢香兰(女),吴景春(男),吴惠卿(女),谢永安(男),谢辉扬(男),张德福(男),黄梅菊(女),李秀瑟(女),黄瑞正(男),蔡泉昌(男),柯位社(男),胡相荣(男),黄明虎(男),周婉茜(女),林春东(男),陈阮音(女),邱金波(男),林镜湖(男),卢耀宗(男),杨润填(男),周震坤(男),周宗武(男),岑瑞汉(男),黄佩卿(女),刘丽兰(女),赵锦春(女),邢诒焕(男),余国庆(男),洪中央(男),潘羣爱(女),卢奂耀(男),苏国柱(男),蔡秀珍(女),郭似男(女),杨水兴(男),刘景波(男),翁书丙(男),黄宣英(男),余英昌(男),黄关龙(男),李星源(男),陈江河(男),覃国煊(男),陈石狮(男),谢清水(男),陈福源(男),傅城富(男),陈朋来(男),元锦义(男),丁水涵(男),沈成和(男),沈添才(男),张淑勉(男),蔡成兴(男),谢国良(男),李孔炽(男),萧泽坎(男),李福喜(男),张伯全(男),张智兴(男),王金山(男),林秀廷(男),蔡金德(男),林冠秋(男),刘亮光(男),郑心镇(男),陈国强(男),詹秀昧(女),陈怡赐(男),李遴春(男),雷德福(男),杨巧云(女),江斐(女),陈月娇(女),陈慕娟(女),杨启林(男),谢财顺(男),胡秀珍(女),刘静华(女),萧永材(男),李宗春(男),杨庆钟(男),陈雪梨(女),周章隆(男),郑坤栋(男),刘越霞(女),詹镛运(男),林从兴(男),刘乃广(男),陈瑞萍(女),陈月华(女),蔡汝春(男),陈安顺(男),周隆铠(男),张杰宜(男),杨玲娇(女),杨天庠(男),黄华昌(男),廖祥栋(男),洪福生(男),曾炳安(男),黄贵友(男),陈瑞裕(男),王坚生(男),周黎明(男),李良星(男),李福华(男),林佩云(女),林王秀(女),蓝德华(男),蓝展胜(男),张新华(男),黄选晨(男),罗约瑟(男),齐光大(男),陈文欣(男),杨允恭(男)。
  梹区录取生:夏姚玑(女),陈责丁(男),徐慎慧(女),谭南康(男),汪祯康(男),叶锺伟(男),何灼根(男),许朱佩(女),苏翠金(女),何启尧(男),郑钦华(男),洪福生(男),陈惠文(男),邱云云(女),王秀美(女),邱莉莉(女),白月娥(女),王声美(女),黄宏洲(男),黄宏辉(男),黄耀庭(男),庄玉心(女),冯瑞钊(男),王则人(女),林宝环(女),郑权三(男),吴金华(男),曾炳安(男),梁孟娴(女),刘文权(男),郭志龙(男),官瑞琼(女),杨汉堂(男),林振智(男),杨绪仁(男),吴煊裕(男),陈德勣(男),杨富祯(男),洪泽浩(男),何民安(男),蔡锦利(男),张庆盛(男),章柏材(男),冯瑞岐(男),伍国宏(男)。
  南大第二期先修班将于本月十五日开课,该班用书如下:
  文科用书:
  (一)国文——锺鲁斋编:大学国文。
  (二)英文——A Book of English Essays.
  (三)数学——1 Algebra-Fine
         2 Trigonometry-Granville
         3 Geometry-Hall & Stevens
  理科用书:
  (一)国文——锺鲁斋编:大学国文。
  (二)英文——A Book of English Essays
  (三)生物学——Biology-A textbook for Examination by Cooke Burkilt & Barker
  (四)物理学——Elementary Physics by G. Stead.
  (五)化学——School Certificate Chemistry by Holderness & Lambert
  (六)数学——I Elementary Analysis by Dakin & Barter. Further Elementary Analysis by Dakiu & Parter.

陈六使与教育部长论南大学位
 
南洋大学执行委员会主席陈六使氏,于答复记者询问关于某西报刊载谓教育部长周瑞麒于五六年五月一日记者招待会中会发表谓南大无权颁给学位之问题称:周氏此举,其目的不外:(一)使学生对南大失去信仰,对自身之前途感到渺茫不安。(二)压低南大之声誉,从而打击热心社会人士对南洋大学之支持。
  陈氏继声称:「余将正式以南洋大学执委会主席身份,致函周瑞麒氏予以答复,该函并将在各中西报公开发表。
  陈氏并郑重表示:深信南大毕业生将来之出路,在星马与东南亚必将比其他任何大学毕业生为优。
  陈氏并重申其本人与若干热心侨教人士,当时发起创办南大,乃鉴于星马与东南亚民众迫切之需要一中国式大学而创办者,并强调南大必将办成足可嫓美过去国内第一流大学之学府,氏认为关于某西报所提及之南大学位问题,目下殊无关切要,无需急急提出,现大学当局所关怀者,乃为南大之发展问题,当日南大之成立为一有限公司,目的无非欲从速进行创立工作,迄至今日,初步建设工作方暂告一段落,正式开课亦不过月余,院长教授讲师助教,仅有一部份到星履任,所有学生则刚在第一年级肄业,距离毕业尚有数年,目前大学当局所关心者,为如何遴聘更多优越教授讲师,以及在学术上之研究探讨工作步上常轨,然后方能考虑关于学位之问题,盖吾人向抱实事求是之精神,以求实际之表现,绝不徒尚空言。
  陈氏继又称:依照中国之传统,一向崇尚谦逊,所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贤智多才如孔明,犹隐居卧龙岗,躬耕垄亩,不求闻达于诸侯,俟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方出而成其霸业,然而今日世界潮流趋势,则有所不然,寂寂无闻之士,寅缘际会,一夜之间即可为成「叱咤风云」之人物,反观过去中国科举时代,三教九流之辈及其子孙后代,均不能名登仕籍,实在大异其趣。
  陈氏认为实至名归乃千古不移之真理,即以士兵而言,亦须有相当学识,经过训练后,方能逐级递升,而为学则尤须颖慧兼能苦读,方能有所成就,南大若有好师生,能奋发自励,有实际之成绩表现,则其学位绝不惧无人承认。
  最后陈氏又称:关于南洋大学之一切进行发展,各方面事实俱在,均为社会人士所有目共睹,殊无需再加赘言。
  按:本坡教育部长周瑞麒氏,关于承认南大学位问题,五月二日晚亦对本报记者发表谈话,有所解释,据周氏谓,南大虽有权颁给学位,但未向政府当局申请颁授学位之法定权力前,是种学位将不能获得政府及其他大学之承认,盖每一间大学成立后,欲使所颁给之学位,获得政府及其他大学之承认,应于成立后即向政府提出申请获得颁给学位之法定权力,政府准许是种法定权力前,将对该大学提出之申请,经过审查,而其所颁给之学程程度,必须达到政府当局所满意之标准,且能为其他政府,如泰国,印尼,缅甸,锡兰,印度,巴基斯坦等,及各国政府所承认者始可,因此完全是学位之标准,使吾人极为忧虑,所以如能成立大学间之联合协会,使大学学位之标准能达到一致,则南大所颁给之学位,始能受到承认,不然在此之前,南大颁给之学位,将不能为政府及其他大学承认。
  南洋大学执委会主席陈六使氏,五六年五月四日正式致函周瑞麒教育部长,对于周氏于西报上发表「南大无权颁给学位」之谈话,加以申驳。
  函中列举有关此事件者计七点,指出南大之创,乃本有成无败之心,并经通过法律手续,以求确立应得之地位,南大之于教育部,究竟发生何种关系,视马大之于教育部已发生何种关系而定,马大所不必然者,而欲南大必须然者,则是歧视南大。
  对于学位之承认问题,函中指出「出南大门而果各能立德,立功,立言,各能有所贡献于社会,则虽南大学位无有承认之者,亦何损南大之荣,况南大学位是否能邀承认,端视将来事实,言之过早,抑何不智」。
  函中结尾时,陈六使氏重申其信念称:「三年五载而后,出南大之门之毕业生,其才用适合于星马以至全东南亚地区之广大需求,必远优于其他任何大学」。
  兹将该函全文录后:
瑞麒部长执事:昨华文报记者以本月二日海峡时报所刊执事「南大无权颁给学位」之谈话相告,并征求六使答复。六使始闻之而疑,继而信。疑者,身居民选政府教育部长,不应有是语,身为华人,其对艰难缔造之华文教育事业,尤不应有是语,信者,教育部长如执事,华人中如执事,则又无怪其口之能出是语也。执事用心昭然若揭,分析之不外二点:
  其一,使南大学生对本身前途感渺茫之不安,从而动摇其对本校之信仰。
  其二,贬低南大声誉,从而打击社会各民族热心人士之支持。
  内攻学者之心,外断援者之力,双管齐下,一石两鸟,然乎?否乎?执事试反躬自问!
  虽然,六使愿更列举数点,为执事率直陈之:
  一,艰难缔造,几经波折,愈困愈奋之南大,宗旨纯正不容诬,信念坚卓不容夺,既已诞生,必将存在:既已存在,必能久远。执事身为华人理宜熟知华人社会情事,亦知华人之从事商业,有成有败,从事工业,有成有败,独沾被四方,造福人羣之教育事业,如春笋满林,有成无败否?
  二,南大乃星马间三百余万华人以及各民族热心人士于对政府尽其纳税义务之余,解囊倾箧,出力流汗,以创立者,为地方育才,为政府分责,与而非取,义而非利,政府官长,理宜嘉勉匡扶之不暇,乃竟有阻之惟恐不甚,压抑摧残之惟恐不速者,则其果忠于其职务乎?其果忠于其政策乎?其果忠于其地方乎?六使之愚,敢请执事明教。
  三,南大开学伊始,亦创办伊始,学生止于第一年级,上课则甫阅四周,盖如满月之婴儿耳。南大今日所关心者,乃其学者如何学?教者如何教?设备能否日有新而月有异?校风能否笃实而优美?进一步关心者,学生他日毕所业入于社会,果能立德,立功,立言,各有所贡献否,出南大之门而犹浑浑噩噩,无所贡献于社会,则虽天下万国承认南大学位,亦何免南大之辱?出南大门而果各能立德,立功,立言,各能有所贡献于社会,则虽南大学位无有承认之者,亦何损南大之荣?况南大学位是否能邀承认,端视将来事实,言之过早,抑何不智?
  四,南大通过法律手续,以求确立应得之地位,事在进行中,叨蒙执事垂注,永铭肺腑。
  执事倘乐予以臂助乎?
  五,大学各有特性,各有风格,各有所重所轻,所长所短。彼此不同,斯彼此各有存在之价值。强甲以似乙,则有乙足矣,何为多甲?大学与大学间,互相提挈,亲善合作,自是美事,南大理学院与马大理学院之学术演讲,今已开始合作矣。执事倘有所闻乎?必曰一大学须受另一大学之领导,则闻之始于今日,此固未有先例。
  六,南大之于教育部,究竟发生何种关系,视马大之于教育部,已发生何种关系而定,马大所不必然,而欲南大必须然者,则是歧视南大,断不容以一手掩天下人耳目。
  七,民选政府之部长,其学问道德,见解能力,日在选民考验中,胜任而爱恶大多数选民之所爱恶者,虽去亦可再起。不胜任而爱恶复与大多数选民相背者,纵留亦暂,去则万唾随之。一部长之言,未必即足以代表民意,不能代表民意之政策,则其政府焉能选以举之,民岂不能不重选而抛弃之?载舟者水,覆舟者又岂非水耶?
  此信将结束,犹有一语,亦六使个人之信念,不吐则喉间有奇痒,执事幸稍忍须臾,以俟其尽倾吐之。
  三年五载而后,出南大之门之毕业生,其才用适合于星马以至全东南亚地区之广大需求,必达优于其他任何大学。草草不尽,顺候起居。
南洋大学执委会主席陈六使,公元一九五六年五月四日。
星洲各业工厂商店职工联合会秘书方水双君,为南大学位问题五月七日发表一声明称,吾人尚未知周瑞麒君宣布南大无权颁给学位是出于愚昧,抑或故意企图打击本邦华文教育之发展。
  但南大乃由全马来亚人士热心及一致支持而建立,殖民地政府虽然对此项新发展极不欢喜,无奈因大众支持之力量不得不批准此大学成立,然而,既批准一间大学成立,却不批准该大学所颁授之学位,究有何用处。
  关于南大无权颁授学位之理由至难令人相信,周君谓,此事需获外国大学(也许是指英国大学)之批准,但南大乃星加坡人民所承认者,且能应星加坡教育需求及目的之一间大学,南大之学术水准系由星加坡人民及教育家所保障,故若谓南大需经英国大学承认,诚系对星加坡人民及华人教育当局之一种侮辱。英国大学可以批准由殖民地基金支持之殖民地大学,但南大乃由当地人民支持之大学,故吾人吁请本坡各教育,文化及职工团体一致支持南大,督促殖民地政府承认南大所颁授之学位。
  南洋大学执委会主席陈六使氏,于五月四日函周瑞麟教育部长,对于周氏在西报上发表「南大无权颁给学位」之谈话,加以申驳。五月八日周部长经通过公众联络局对陈氏之函加以答复,全文如后:
  南洋大学执委会主席陈六使钧鉴:三日函经收到,谢谢,惟阁下据西报对敝人遽下评语,而忽略了余当日下午于某华文报所作之澄清该错误报导之谈话,此点使余至感遗憾,在此涉及南大前途之重大事件中,一切误会均应尽量避免,而在卷入引致公众人士抨击一民选部长之信誉以及作政治性报复之是非前,最好的事,是阁下能由贵顾问处先获得余之确实意见之声明,但阁下更提出作为一位教育部长,应负责执行代表各民族文化之新加坡教育政策,却低贬南洋大学,此乃毫无根据及无价值之指责,而将损及政府与南大间之和睦密切关系,此点对于南大将来之地位与健全发展,与及各阶层人士对南大进展日益增长之兴趣,均有莫大关系。
  余对报界所发表之意见,在本质是诚意地以新加坡之高级教育利益为重,根据各党派调查华校委员会之建议,当壮大之南洋大学在建设中之早期阶段,乃建立「大学校际理事会」之良好时机,使两间大学联结起以确定完满之发展,使能达到我人大学教育之最高水准,余支持此建议,即证明余对关心南大福利一点,现在及未来均耿耿于心,对于两大学间现有之合作情形至表欢迎,惟余甚感惊异者,先生竟认为此种合作,竟是有一大学须受另一大学领导,以及法令上有歧视南大之见解,此项公开指责,实不应在未调查真相前即予发表,因为此仅能竖立误会而已。
  余对阁下抱着从南大出来具有公民心理之青年,将参加本坡公共生活主流之宏愿,表示同感,但作为一个实事求是者,对于确保他们的教授及成就水准是崇高的,那是我人共同之责任。同时,他们将来所得的学位,在马来亚及以外均能获得崇高之尊重,余同意在此早期阶段以及未共同讨论前,给予答案乃言之过早之事,但如提出学位问题以及承认学位之基础问题,却未为过早,余愿指出,南大执委会忽略了余屡次表示愿对此事加以协助之建议。
  余关心阁下所云「如南大学生毕业后,各能有贡献于社会,则虽南大学位无有承认者,亦何损于南大之荣」,余不能相信阁下能坐视持有不获承认学位的毕业生,于离开南大时所面对之情势,他们将感到失望,而认为社会对待他们不公平,现在来讨论这个问题不算太早,余期望与阁下进行讨论如何避免此种将引起南大学生及南大支持人失望之情势。
  阁下敦促南大学生专心学习,避免参加政治活动时,余甚表欢迎此种有政治家风度之规劝,盖阁下曾为彼等之福利献出精力及大量金钱。因而,余觉得遗憾者即阁下竟在一完全为教育事件之尊函中,却加入治政性之恐吓,南大之前途,乃一涉及艰困教育计划之事,而非简易可作政治性攻击者。任何企图利用南大作为政党利器之尝试,将只损害南大成为一全星各党派人民引以为荣之学府地位,此点与以崇高理想之进取心为社会服务有不符之处,为此余在主持各党派调查华校委员会议中,亦曾称誉南大之发起人,余并不收回该称誉之一字一句。同时,愿向阁下保证,任何方面来之政治性报复之恐吓,将不能使余离弃立法议院各党派议员授予之职守,推行政府教育政策白皮书之各点,该白皮书之原则,乃为各议员所认可,而作为吾人行将效忠之独立国家之基础者。
教育部长周瑞麒(签)。
南洋大学执委会主席陈六使氏,为南大学位问题于五月四日致函周教长,后者经于八日加以答复,陈氏五月十日又再函周部长,函文如下:
瑞麒部长执事:
  八日来函,领教领教。
  发表谈话于甲报,而以另一内容相反之谈话发表于完全不同语文读者之乙报,此是加甚淆乱听闻之伎俩,安得谓之「澄清」?更安得谓之「更正」?
  执事引为「遗憾」,六使深有同感,然所当遗憾者乃执事之所为,不在六使之答复,使次日该西报果有执事片言之澄清,只字之更正,则六使断不浪费三日芜函之笔墨,执事假惺惺耶?抑真幼稚无知耶?
  执事又致一「遗憾」于六使三日之函之末段,诬为「政治性威胁」,且遽加南大以「政党武器」之恶谥。吁!是何言哉?是何言哉?六使原函,公诸报端,字字可以复按,盖民主政治最肤浅平易之常识耳。事出泛设,人无专指,语则议论,此而目为「政治性威胁」,则天下报章杂志,人与人书礼往来,其涉及常识与议论者何限?皆威胁矣!皆洪水猛兽矣。星民主政治,甫在萌芽,执事亦甫登政坛,六使不自揣罔陋,窃附古人「君子爱人以德,细人爱以姑息」之义,复曝复芹,略贡其一得,乃执事之反应如是如是,假惺惺耶?抑真幼稚无知耶?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六使今日深知失言矣!
  大函对六使指责执事谈话有贬低南大声誉之嫌,下一结论谓:「将损害政府与南大间之密切和谐关系,此种关系对南大未来地位与福利之影响乃甚为重要者」。吁!此又何言?此非事出泛设,人无专指,而真「政治性威胁」矣!然请问:一部长即政府之全体乎?民主政治之人民可据理指责一部长乎?一部长被指责而政府之全体即与指责者其人其事相对立乎?贵同僚不乏贤明公正爱地方重民意之士,窃恐执事斯言甫出,羣环笑叹息于执事之旁矣。古代昏君,霸王,朕即国家」,执事岂妄企効颦耶?奈民主之潮非一手一员之力可得而挽何?
  执事函中,断章取义,躲躲闪闪,触目而是,六使不暇一一辩,亦不乐一一辩。姑再举一事,所谓六使将坐视南大毕业生学位之不能被承认而不顾,此又何言?执事试反复熟读六使三日原函,意果然耶?抑执事假惺惺耶?抑执事真幼稚无知耶?
  虽然六使与执事之间本无芥蒂,亦如南大与政府之间本无纠纷,六使以地方人民一份子,稍尽棉力,谋地方上公益福利遇不平时,发为不平之呜,亦不得已耳,初无所求于私,倘执事之心果如大函所示「在本质上是诚意地以新加坡之高等教育利益为重」,则闲话休提,彼此正是同志,并以事实相见,匆匆,敬祝
近安
南洋大学执委会主席陈六使。五月十日。
南洋大学执行委员会,刻已委托法律顾问起草南洋大学法令,俾提交立法议院讨论通过,巩固南大地位,稳定发展百年树人大计,南大于一九五三年初倡办时筹委会为求顺利获得注册,不得不根据有限公司法令向星马政府申请注册,本坡当局于一九五三年五月五日批准南洋大学有限公司注册后,联合邦政府旋亦加以承认,南大乃在有限公司形式下着手筹备,并成立执委会及星马南大委员会,其章程曰:南洋大学有限公司章程。
  南大执委会既认南大在有限公司法令下申请注册系临时权宜之策,抑有进者,在此情形下,南大发展亦诸多不便,因此,年前除申请豁免有限公司字眼外,南大星委会复曾通过修改章程,授权小组委会研究后会同法律顾问办理,此项工作目前已积极进行中。

(《南洋大学创校史》,1956年,第三十章,237-247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